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民进城(镇)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三)

发表日期:2023-08-08 10:42:55 信息来源: 阅读量:

                                                            关于我市农民进城(镇)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三)

                                                                                                   第四、五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第四、五调研组在张建芳、潘国红副主席的带领下,就我市农民进城(镇)创业情况在汇龙、大兴、少直、吕四港、志良、向阳、惠丰及有关村通过听取情况介绍、问卷调查和交流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加大全民创业氛围的营造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民营企业,加大创业载体的培植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有力地激发了全市广大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创业。通过对镇(村)农民进城(镇)创业情况的调研,无论是作为城关镇的汇龙镇和中心镇的吕四港镇,还是作为近郊的大兴、惠丰及相对偏远的少直、志良、向阳镇,从总体来看农民创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从创业的主体来看,基层干部和农民双创业;从创业的地域来看,就地创业与外出创业双开花;从创业的行业来看,农业与非农业创业双发展。从调查的具体数据分析来看,农民创业有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创业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群体。汇龙镇地区主要利用城郊有利地理位置,从事工业制造、个体工商、服务、农产品贸易,如五四村十一组农民从事水产品经销占花园路菜场的80%。大兴镇作为近郊镇,主要是农业园区的种养产业类型、建筑业、服装业、服务业和农副产品的销售等。少直镇产业主要是制针业、棉纺、服装加工及在外手机经销。志良镇因吕四、天汾地区的小五金业的辐射带动,创业人员主要从事小五金销售、小杂粮收购,其次是建筑业、家政业,如:志良镇大仙桥村、庙店村、车路村共有100多农户从事小五金销售,90多户从事小杂粮收购。向阳镇创业人员主要从事海产品加工业、建筑业。吕四港镇主要从事电动工具制造销售、水产品加工销售、服装、手机经销等行业。
        二是从事行业以二、三产业为主。两项占到了农民创业者的76.1%。中心城镇二产比例相对高一些,如汇龙镇二产占48.1%,三产占15.28;吕四港镇二产占38.8%,三产占44。8%。离汇龙、吕四远一些的镇三产占比相对高一些,如大兴镇二产占20%,三产占65%;少直镇二产占10%,三产占70%。   
        三是创业者以初高中为主体的中青年。从汇龙、少直、大兴三镇的统计数据来看,三镇农民创业者中,小学毕业的1144人,初中毕业的有6459人,高中毕业的有9468人,中专(中师)的有407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25人,而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凭的绝大部分为40岁左右的中年创业者。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是中青年,如从汇龙镇调查的168个农民创业者看,平均年龄为42岁,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25岁,平均创业时间6年左右。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农民自主创业者除了一部分是由原乡镇企业经营者转化而来,绝大部分是近年来发展的,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居多,这些人过去多数在企业工作过,近年通过积累一部分资金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四是农民创业个体差异较大。从农民创业发展规模来看,农民创业存在“两少一小一低”的特点。即创业者数量少,返乡创业者少,规模偏小,层次较低。从调查的情况看,汇龙、吕四港镇的农民进城(镇)创业的规模要比其他乡镇大。如吕四港镇海宴村的彭祖群经营的冠芝霖手机大卖场在占据全国手机市场的1/10,年销售经营额达100亿元,他在全国许多地级市都有经销市场,再如廿总村的电动工具企业有18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3—4家,其中已经有亿元企业。而其他乡镇大的企业相对就少一些。大部分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规模较小。
        五是创业者性别以男性为主。男性创业占据82%左右。(具体数据见表一、二、三)
表一:我市农民进城(镇)创业基本情况抽样调查表

情况/ 镇 2005年基本情况 创业情况 创业类型(单位人)
拥有农村劳动力人数(人) 实现就业(人) 05年新增人数 创业户数(户) 创业人数 占镇劳动力人口比率 私营企业 个体工商户 种养专业 拥企业股份 流通领域、服务等
汇龙 45035 25338 883 2794 5128 11.40% 630 791 892 521 2080
大兴 22666 15876 3150 4200 8450 37.20% 85 178 63 263 7861
少直 34150 16420 340 1900 4000 11.70% 30 230 22 100 2670
吕四 50759 36560 6124 8876 27970 17% 1545 1833 5450 4079 15065

表二、我市农民创业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及性别情况抽样调查表
类别/ 镇 年龄结构(岁) 平均创业时间(年) 文化程度 性别及占比
平均年龄 最大年龄 最小年龄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男% 女%
汇龙 42 62 25 6 108 2964 1778 216 62 4051(79%) 1077(21%)
大兴 45 56 38 8 36 2635 5690 48 41 6760(80%) 1690(20%)
少直 41 68 20 6 1000 860 2000 98 22 3510(87%) 490(13%)
吕四 45 58 29 3 - - - - - 25590(70%) 10970(30%)

表三:农民创业利税及行业分布情况抽样调查表

类别/镇

2005年农民利税收入概况

行业分布

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

实现利润(亿元)

上交税金
(亿元)

实现净收入
(亿元)

户均收入万元

高出倍数

总数

二产

二产占比

三产

三产占比

二、三产总占比

汇龙 52.95 7.8 6.4 13.2 6.5 3 3246 2462 48.10% 784 15.28% 63.29%
大兴 9.82 0.294 0.07 0.15 3.2 5.6 8450 1690 20% 5498 65% 85%
少直 7 0.1 0.02 0.01 3 4 4000 400 10% 3600 70% 80%
吕四 6.8 0.3 0.1 4.5 5 3 36560 14174 38.80% 16386 44.80% 83.60%


        二、存在问题与困难
        尽管我市目前已有了一批创业者,但是与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还是不相称的,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创业者的比例还不高,当前农民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是:         
        一是舆论宣传和创业的氛围不够。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典型示范引导不够,农民创业理念较经济发达地区慢了一步。不少农民群众习惯于男耕女织的家庭劳作,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意识,满足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现状,想富、敢富、会富的创业氛围不太强烈。有的“恋土”、“恋家”观念较重,外出闯市场创业意识不够浓厚。有的农村基层干部长期以来,习惯于催收催种的“四季歌”工作方式,带领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多头多路创业致富的调子慢了半拍。
        二是农民创业的资金不足。在调查中都提到资金缺乏是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还很不富裕,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主要用于衣、食、住及教育四大开支,资金积累很少,我市整体居民储蓄较高,但农民手中缺乏创业自有资金。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中,仅有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民小额贷款,而且手续繁多,农民又缺少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的生产资料和固定资产,农民想创业缺乏信贷支持。面向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进行融资的中介机构仍是空白,农民向亲友借款难度也比较大。
        三是缺乏创业与技术信息服务支撑。目前,不少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其总数占各镇劳动力总数50%以上,但大部分是属于劳动力转移就业,只有5%左右的农民自己创业。这些走出农村、离土创业的农民,他的创业信息大多是靠亲戚、朋友提供,或由亲友带动创业,很少有人从其他途径获得创业信息,比如,从事小五金销售的人员,其创业信息主要来自于亲友。政府提供农民创业信息、创业典型事例不够。 
        四是文化程度低,缺乏管理经验。许多进城(镇)创业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市场信息把握不够及时,专业技能有限,因此,创业层次偏低,大部分创业者属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很少,因此税收贡献额相应偏低。另外,大部分企业以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水产品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文化素质的不高是影响农民创业的一个因素,据对汇龙镇的抽样调查,全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5.11%,初中与小学文化程度占84.5%。成功的创业者们也谈到,创业难、守业更难,有了一个小摊子管理已不容易,管理一个小的企业与管理一个大企业又完全不一样,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掌握创业所必须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关技术,难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
        五是进城(镇)成本过高,创业场所需求矛盾十分突出。近几年城市改造,原有提供给进城农民的招商城周围可供场所现在大都转租给商贸方面的大户,由大户垄断,房租数倍上涨,大批进城农民没有合适的场所,政府再没有提供给创业者大型的场所。有些农民进城(镇)想创业,并把孩子放在城市读书,以便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而想使后代离开耕田生活,但由于城市地价上涨,房价偏高,使许多农民望而却步,望而生畏,农村中较富裕的人只好选择在村里建房,陪读也只是租房度过。
        六是创业政策机制不完善。过去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性意见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对农民投资小的自主创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关领导与相关部门对大中企业重视和支持力度要比对小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大得多。尤其是税收方面,我市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企业税负相对较重,各类收费检查较多,如某一食品厂一年中就有8次税务检查。近几年我市有不少创业者因本地税负费用太高,去外地创业呈逐步增长趋势。

        三、建议意见
        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镇)创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创业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全方位创业。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政务、村务公开栏等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中央、省委文件,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倡导创业致富光荣的氛围,把千家万户创业热情激发起来。要使广大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冲破各类思想顾虑,开辟思想解放的新空间,市镇两级有关部门要联动,把鼓励支持农民进城(镇)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汇编成册,使农民熟悉有关政策规定。要大力宣传农民创业致富典型,鼓励农村致富能人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更多的农民带动起来。要大力培植“双强”型农村基层干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把有创业欲望和能力的农民动员起来。
        (二)建立健全融资体系,促进农民创业资金启动。
一是要探索建立创业者自筹、信贷支持、政府建立专项基金资助等“三点”联动的农民创业资本筹集体系。农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创新金融工作,改进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对合乎要求的农民创业者应在贷款额度、还款时间上放宽限制,主动面向广大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经济实体提供抵押或担保贷款。二是要引导建立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投融资的中介机构,帮助农民解决创业资金。三是建立农民创业贷款担保体系,可以由有关企业联合组建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的组织,建立无息或低息的农民创业基金,实行有偿滚动使用,为农民创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扶持广大农民投身到创业致富的大潮中。
        (三)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
加强创业者的培训对农民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各类科技人员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经营技能。为此,市镇二级首先要制订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可以由市劳动局、市外经贸局牵头,逐步建立“先培训后创业”的农民创业制度;其次要实施农民进城(镇)创业计划。按照进城(镇)创业农民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类力量举办各种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创业农民的知识面和经营能力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四)优化服务环境,营造农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创业者服务,要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把服务作为政府支持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职能。二是发挥有关部门作用,整合人员力量,组织一些熟悉办事程序、了解办创业业务具体工作的部门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和办理手续等服务。三是建立创业载体。要帮助农民创业者协调解决经营场所、企业用地、或搞好土地流转;也可为农民创业者建设一批厂房、营业用房,实行减、免房租,鼓励农民创业。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对农民初始创业者,在一定期限内应减免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进城(镇)的农民创业者子女应与城镇居民一样,就近入学;镇村组织要对农民创业者进行农忙助耕,或帮助流转承包地,为农民创业解决后顾之忧。要尽量缩小农民在教育、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调动农民进城(镇)创业的积极性。
一是要制订完善有利于农民创业的政策法规。要出台、完善有关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文件,把农民创业中需要解决的户籍、社保、教育、住房等问题,形成一份综合性的文件,广泛宣传,方便创业农民了解政策,保障他们的权益。二是要对初创业人员举办企业则要在税收及土地使用方面给予适度优惠,使农民创业者增强其造血机能。三是要加大扶持力度。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对经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服务的收入应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举办的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企业,给予优惠税率;对农民兴办的从事农产品流通企业,自开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 四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为进城(镇)提供更多的创业空间,调动农民进城(镇)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