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东疆之子

中南海“春藕斋”为毛主席伴舞十一载

发表日期:2023-08-09 11:20:32 信息来源:《东疆之子》 阅读量:

 

       1955年春节前,我们华北军区文工团乐队(后改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乐队),应总政治部推荐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邀请,在北京饭店为国务院的春节团拜举办跳舞晚会。我们军区首长和文工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进行了认真选曲和充分排练,利用我们乐队的一部份演奏员在战争环境下练就的既会民族乐器又会西洋乐器的“双枪”优势,组成两个乐队,即民族乐队和小型管弦乐队,曲目丰富多彩。我们的这次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可以说是一炮打响,受到国务院领导和总政首长的称赞,也因此受到中南海管理局和警卫党中央的公安部九局领导的青睐,并荣幸地被挑选定为中央领袖们伴奏交谊舞。在以后的十一年里,我和我的战友们为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伟大领袖们服务,在领袖们身边度过了我们一生最难忘的四千多个日日夜夜。

                                                                      见到了日思夜盼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1955年的除夕当天(俗称腊月三十大年),全国人民喜气洋洋迎接传统佳节,颂扬共产党领导下祖国欣欣向荣,广大人民生活祥和幸福。吃罢早饭,我们接到紧急通知,到中南海“春藕斋”执行特殊任务。
        我们来到中南海“春藕斋”后,终于明白了当晚将要执行的任务。在这舞厅的小舞台上,摆好谱台后,鼓手李福增同志忙于安装架子鼓,我坐在扬琴旁再一次地认真调音。晚上六点三刻左右,我们民族乐队的演奏员调完音坐在乐池,做好了一切准备。陈毅元帅、贺龙元帅等几位领导最先步入舞场,舞厅里开始热闹起来,特别是陈毅元帅那豪放的性格,那爽朗的笑声, “春藕斋”都被震动起来似的。
       当工作人员让乐队作好准备,告知首长马上就要到时,我们又兴奋又紧张,眼睛望着左侧的门口。 “春藕斋”的闹钟刚过七点,只见门口一阵骚动,有人小声地说:“来了!来了!”走进“春藕斋”舞厅的第一位是朴实厚道的胖胖的老人,啊!这是我们敬爱的朱德总司令和夫人康克清大姐以及警卫员。这时舞厅立刻安静了下来,灯光也变暗了些。我们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抗日出征歌》,第二首舞曲是《南泥湾》。     朱总司令第一场舞一般总是和康大姐一起跳。看到朱老总满面红光,带着微笑,老两口和谐的舞步,亲切感人。在跳舞中,老两口还不时地说着什么。转到我们乐队前面,他们俩亲切地凝视着我们乐队。这种真诚的微笑和示意,像一股电流直达我们演奏员的心房,令我们倍感激动,倍感亲切,倍增力量,激动得热泪盈眶。
      朱总司令来跳舞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他跳舞时对音乐节拍的感觉稍差,不管是2/4、3/4、4/4等各种步伐的乐曲,他都是不紧不慢的按他跳舞节奏走,所以后来有同志戏称朱总司令的跳舞好似推小车。由于他年纪较大,每次跳舞只围着舞厅转一圈后就坐下来休息。后来我们乐队总结了经验,给朱总司令伴舞的乐曲要短些,以民乐为主,要以2/4或4/4较慢的乐曲为主。不是要求舞者跟着音乐节奏走,而是我们的鼓手跟着朱老总的步子快慢走。朱老总对舞会情有独钟,场场舞会必到。多年来,朱老总对我们乐队十分满意,他老人家跳得也特别开心。看到朱老总那么高兴,我们演奏员就更加高兴,更加精神百倍。
        当晚9:30左右,乐队小舞台对面的门突然打开,刘少奇主席和王光美同志及警卫员陆续进入“春藕斋”舞厅。进来后,他们首先快步走到朱老总坐的沙发前,笑容满面地伸出双手向朱老总及康大姐拜年问候。这时朱老总也慢慢地从沙发中站起来和少奇同志握手,双方十分亲密。两位伟人交谈了几分钟后,刘少奇主席退回了座北朝南方向的沙发。这时候我们的西洋管弦乐队替下了民族乐队,继续伴舞。我是民乐队扬琴演奏员,又是西洋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演奏员。和我一起成为多能演奏员的还有方生、靳求、吴光祖、黄家锋、王永振、赵学仁等同志。我们都会中西两种乐器,所以比别的队员更加劳累。大家从晚上十九点到凌晨三四点,不停地演奏达九至十个小时,但也很感幸福。当我们的管弦乐队响起了轻松愉快的苏联歌曲《红蔷花儿开》、《小路》等舞曲时,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同志双双起舞。这时朱总司令和康大姐悄悄地走向衣帽间,由警卫员陪着离开“春藕斋”舞厅。(时间大约晚上十点左右)
       舞厅里换了跳舞的人,伴随着悠扬而欢快的音乐,气氛更加热烈。刘少奇主席夫妇俩一起跳舞的次数要比其它几位领袖多些,他们俩的舞姿潇洒协调,配合默契。他们俩跳一场舞的时间要稍长些,有时围着舞厅转两圈或三圈,不时地亲密交谈,有时还在舞厅中央转几圈,跳出点花样来,舞姿优美动人。
       大约晚上十点多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突然从侧门进入舞厅,我们团选来伴舞的几位女舞蹈演员一拥而上争着和总理跳舞。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大姐不喜欢跳舞,所以没有来,平时也很少见到她到舞厅来,只记得后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北戴河见过几次。周总理一边跳着舞一边和刘少奇主席夫妇打招呼,互相拜年问候,也和在场的陈毅元帅、贺龙元帅等一一打了招呼。这时候舞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乐队奏响了斯特劳斯的《多瑙河之夜》、波兰的《杜鹃圆舞曲》和探戈《鸽子》、《宝贝》等,还奏响了欢快的春节序曲等,把节日的气氛推到最高点。优美的乐曲伴随着欢声笑语,伴随着旋转着的张张笑脸,这种激动欢快的场面充满了欢乐和幸福。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都是喜爱跳舞而且舞姿都是很潇洒优美的人,他们两人同在舞厅翩翩起舞时,舞厅中的气氛更显得红火热烈。
       时钟大约指向23:40左右(即将近午夜12点),舞厅里突然一片掌声和欢呼声: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我们心情激动,心跳加快。全场站起身来迎接毛主席从北门走进“春藕斋”舞厅。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同毛主席握手,向毛主席拜年问候,毛主席也高兴地抬起双手大声地说:“大家过年好!大家过年好!。”
       工作人员示意我们坐下来开始奏乐,这时候我们民乐队第二次登台演奏。我记得我们第一首乐曲是《浏阳河》,第二首乐曲是《湖南花鼓戏》牌子曲。执行任务前,我们乐队领导采访了以前为毛主席伴过舞的乐队并从为毛主席服务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毛主席喜欢什么风格,什么速度什么节奏的乐曲,我们都作了充分准备。
      伟大领袖毛主席身穿一套浅灰色的比较旧的中山装,脚穿棕红色的皮鞋,因为穿得时间长了,连皮鞋掉色的白色折纹也能看得出来。毛主席他老人家满面红润,目光炯炯,头发稀疏,额头很宽,闪着光泽,大笑时还可以看到他因抽烟而熏黑的牙齿。毛主席与舞伴们(我们团舞蹈队和歌唱队队员)亲切而协调地跳着,还不断地交谈和询问着什么,像父辈对待自己晚辈那样亲切,自然慈祥。每当经过乐队面前时,毛主席总是抬头望着我们,透露出对我们的关爱和谢意。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乐队激动而幸福,心情真是难于用语言文字来形容。

                                                                          毛主席把香烟掰成两半的秘密
       毛主席每次到“春藕斋”参加舞会,他老人家总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中山装,脚上穿着有点褪色的棕色皮鞋,除了夏天穿白衬衣外,多年来未见变化。
       最令人难忘的是六十年代初,由于天灾人祸,苏联赫鲁晓夫逼债,加上那几年农业欠收,广大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在这非常时期,由于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全国上下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信心,勒紧裤带,斗志昂扬地战胜了罕见的困难。听曾和毛主席跳舞的女同志们反映说,毛主席特别关心全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他对大家说:“天灾人祸和苏联逼债,弄得我国粮食短缺,老百姓受苦了,我这个当家人有责任啊!”又问跳舞演员:“你们每天能吃饱吗?”跳舞的女同志们说:“我们能吃饱,请主席放心吧!”主席又说:“请你实事求是地讲,我要了解些下面的情况。”跳舞的女演员说:“我们吃的是用增量法做成的大米饭和小米饭,棒子面做的发糕每人每顿都定量。我们女孩子饭量小能吃饱,但跳舞的男孩子因为体力消耗大,总感觉吃不饱,有些肚子饿。”毛主席又接着说:“唉!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接着他为了缓解气氛面带笑容地说:“情况会好的,我们一定想办法让大家基本上吃饱,不要饿肚子。会好的!会好的!”接着又说:“我自己也带头每天两顿吃稀的,一顿吃干的。我也几个月没有闻到红烧肉的味道了!”这就是和我们广大人民同甘共苦的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风范。
      毛主席在“春藕斋”的座位是坐东朝西,离我们乐队的小舞台乐池比较近,我们几次看见毛主席在跳舞中间休息时总是把一根烟卷拿出后要掰成两个半截,每次只抽其中一半。当时毛主席抽的烟是天津烟厂生产的恒大和前门香烟,偶尔也见过抽一种叫“双猫”的香烟。有两次发现在毛主席沙发边的小桌上还有主席亲手掰的半截烟没有抽。我感觉特别奇怪。为了弄清这个秘密,我请为毛主席伴舞的舞蹈演员李文英、朱子刚、王友军等几位老战友,在适当时候,试探性地问毛主席为什么都把香烟掰成两截抽。
      有一位老战友真的壮着胆子问过毛主席,主席听了她的提问后哈哈大笑:“我把香烟掰成两截抽,这里面大有学问呢!第一,我抽烟太多,医生给我提过多次意见,要我减少抽烟。第二,把一根烟掰成两截抽是避免浪费,跳一曲舞有时一根烟抽不完,就扔掉了,这多浪费;如果拧灭后再拿起来抽,烟里的煤焦油成份增多,对健康无益。你看我的回答怎么样?”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通过这个小小的事例,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国家困难的时候,以身作则,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节省开支,共渡难关。这件事,使我更加崇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高贵品德。
 

                                                                               给毛主席拜年  和毛主席握手
       1960年的春节,我们又奉命前往中南海执行任务。记得那天气候特别寒冷,外面下着大雪。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于当晚六点左右迎着刺骨寒风和漫天飞雪,又走进了那辆比较破旧的、从中南海管理局派来的、车上没有暖气装置的大轿车。我们虽已穿上棉鞋和厚厚的军大衣,仍感觉到手和脚都冻得麻麻的,只好不住地在车上跺脚驱寒。我们从平安里一号到达中南海西门,因下雪天寒地滑竟走了五十分钟。
       那晚我们走进中南海,感觉和从前有所不同,那雄伟的红墙绿瓦之间,那几座大楼的屋顶上,道路两旁的长青松柏树上到处闪烁着无数大大小小造型不同的彩灯,一进门就见到了几幅“欢度春节”、“新春快乐”等横跨马路的横幅,充满了一派幸福、祥和、欢乐的节日气氛。一想到今晚又要见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的领导,我们心潮澎湃,激动异常。
      今天的“春藕斋”也和过去不一样,厅外挂满各种颜色的彩灯,厅内挂的是彩球彩带,墙上还挂了几幅名画,顶灯、霓虹灯也增加了许多,灯火辉煌,过节的气氛更加浓烈了。
      那晚前来参加跳舞的各界人士特别多,有些爱跳舞的首长夫人像安子文同志的夫人、陈毅同志的夫人等,还有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李娜,刘少奇同志的大儿子等也都来参加节日欢庆舞会。今天的舞会还特邀相声名家侯宝林、郭启如,京剧著名老生李和增和我团的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等为首长献艺。当晚七点多,第一个进入舞厅的首长仍旧是朱总司令和夫人康大姐。八点多,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及其尚未上学的小女儿也来到舞厅,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很少参加跳舞活动的夫人邓大姐也来了,还有陈毅及夫人、贺龙同志等都在春节舞会上出现。舞会的气氛更加热烈,在我们伴舞乐曲的悠扬旋律声中,和着欢笑声和互致问候的拜年声。
      当我们的两个乐队轮换演奏舞曲特别欢快热闹的时候,毛主席来了。这时,舞厅的气氛达到高潮,大家兴奋不已。只见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纷纷走到毛主席身边,向毛主席握手拜年问候,祝贺新春快乐。我们亲眼看到了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人情景。
      就在四位领袖一起跳完第二支舞曲后,发生了一件令我们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我们乐队的李百心副队长走到乐池中,向我们乐队队员小声说:请你们一起到乐池下的舞厅集合!请快一点到下面站队。我们不知要做什么?大家服从命令很快走下乐池,按照个儿大小迅速地站好队。在场跳舞的人包括首长们都在看着我们。平时很少说话的憨厚朴实的李副队长激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今晚我们要给毛主席老人家和其他几位领袖拜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听到李副队长的话大家兴奋万分。他接着说:“大家站成行跟着我先给毛主席拜年问候!”这个大胆的提议和行动震撼了我一辈子!!
       我们乐队全体队员按个儿的高低排成一队,乐队中惟一的女同志、二胡演奏家许讲德排在第一个,我排在队伍的中间,从舞厅的南边往东向毛主席所坐的方向慢慢往前。这时我们二十多人大概都和我一样,心情激动,心跳加快,等待着这历史性的时刻降临。只见我们的李百心副队长走到毛主席的沙发前很庄重地敬了一个礼,结结巴巴地说:我代表乐队的同志们给您拜年,祝你健康长寿,春节愉快。毛主席见乐队同志排队向他拜年,他老人家十分高兴,立即从沙发中站了起来,面带慈祥的笑容,伸出了他那双把旧中国三座大山推倒、又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大手和我们握在了一起。
      记得当时我排在队列的前五六名,亲眼目睹我们伟大的领袖和我的战友一一握手,还听到毛主席高兴地说“谢谢!”“谢谢!”凡是轮到向毛主席敬礼,握手的同志们那种万分激动的心情是难于用语言来表达的。当快轮到我的时候,前面是我的战友吴光祖同志,这时我的心跳得更快,渴望前面的同志快一点,顿时觉得吴光祖与毛主席握手的时间太长。当前面的同志刚离开,我就抢先一步伸出了双手和毛主席这双巨大而温暖的手握在了一起,崇敬地抬头望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激情地说:祝毛主席春节快乐,身体健康。毛主席也对我说“谢谢!”“谢谢……你们!”由于当时急着和毛主席握手,竟把向毛主席行军礼的大事给忘掉了,已无机会再弥补了。这也算是我一生中一件较大的憾事吧。
      接着我们乐队又走到别的座位,给周总理拜年,给刘少奇主席拜年。最后走到坐西朝东的朱总司令的沙发前一一地给朱老总拜年问候。恰巧康克清大姐坐在旁边,我们有幸也向康大姐拜年问候,康大姐笑容满面地说:“你们乐队很辛苦,谢谢你们。”
      这就是我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握过毛主席他老人家和刘少奇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双双巨手啊!

 

人物简介
       崔维聪,男,中共党员,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解放军战友歌舞团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首席小提琴国家二级指挥,乐队队长,文艺六级正师职。
      1934年6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市惠丰乡育德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41年就读于惠丰乡龚仓角小学,1945年启东市惠丰镇完小毕业,1949年上海私立弘毅中学初中毕业。
      1950年6月于上海投考解放军六十三军(文教文艺)文化队,被录取后从上海赴陕西省三原县参加军教导团学习。同年10月分配至六十三军文工团乐队工作。
      1951年1月底,随六十三军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夏回国。同年10月奉命上调至华北军区文工团歌舞团。1955年春节开始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伴奏交谊舞。 1963年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先期排练。1964年作为乐队的主力,参加了《长征组歌》的排练、演出,以及从复排到拍成电影的全过程。1966年以歌舞团的名义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的组成部分在周恩来总理率领下,访问了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同年9月又出访了苏联,11月出访了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日本等国。1980年,参加了邓小平同志主持党政军工作以后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华北军事大演习”,负责接待新闻媒体和各军兵种艺术团的演出。1983年借调至文化部,组建筹办我国第二部音乐舞蹈史诗大型歌舞《中国革命之歌》,任“总乐务”之职。1985年,借调至中国音乐家协会办公室任干事,担任《冼星海全集》的组织、联络、召集音乐权威们审听定稿等工作。1986年担任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和平艺术团”业务副团长兼演出处长之职。
      近50年来,内共创作、发表、演出、刊登各类声乐作品130多件,如《毛主席是我心中的红太阳》(二重唱),《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好》,《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总理题词),《我爱美》等。创作舞蹈音乐《军刀闪亮》,文字作品《为毛主席等领袖伴舞十一载》、《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70等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