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东疆之子

《开疆拓土》护堤促淤大米草

发表日期:2023-02-20 10:48:38 信息来源: 阅读量:

护堤促淤大米草

张正彪

 

       大米草具有促淤造陆、保滩护岸、防治污染的作用。为防浪固沙,上世纪60年代,我市从国外引进大米草试种。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启东种植大米草获科技成果进步奖。同年10月,国家科委在启东召开种植大米草促淤保滩现场会,沿海十多个省的代表参加会议。国家科委主任蒋南翔、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匡亚民到会作讲话。省委常委徐方恒、南通地委书记王益众、副书记唐真寿参加会议。启东沿海各公社、各农场党委书记列席会议。这对种植大米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大米草种植取得这么大成绩,离不开启东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大米草种植一波三折

 

     上世纪60年代推广种植大米草,很多人不理解。这里本来人多地少,粮食棉花都不够用,还种草干什么?

     1965年5月,启东正式开始试种,人们才知道大米草是从英国和芬兰引进的,通过改良培育后在沿海滩涂上种植,起到促淤、消浪、保滩、护堤的作用。

     种植大米草,可谓一波三折。由于缺少种植经验,种子播下去以后没有看到发芽。县委领导十分着急,要求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必须种好大米草。技术人员赶到射阳县一看,发现问题出在育亩移植上。大米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串枝旺盛,适宜分枝移栽。由于错过育苗时节,技术人员只得向射阳县新洋农场求援种秧,回到启东后在兴垦农场和海防农场滩涂试种。
 

种大米草
 

      秧苗种下去后,海防农场的草苗被海潮全部冲走,兴垦农场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棵。于是,也就没有人再去管它了。一段时间后,时任兴垦农场技术干部的陈启康,无意中发现滩涂上长有大米草,如获至宝,带领技术人员移植试种。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培植,大米草发展到三四亩。当时有人批评他不务正业乱种杂草。不管陈启康怎么解释就是没有人相信,他只得用业余时间偷偷试种。

     1970年,启东又一次试种推广大米草。这次草种是从浙江省温岭县引进的,准备在兴垦农场搞试点。见到草种,众人不觉发笑,这就是大米草?我们兴垦农场不也有吗?还要到外地去引进?

     有了兴垦农场试种成功的经验,县政府决定向沿海各公社各农场推广种植。陈启康作为兴垦农场技术干部到近海农场对口支援。想不到的是由于滩涂淤泥不同,试种几次都以失败告终。

     时任近海农场书记老陆心里十分着急,他拉着陈启康来到养羊场指着羊说:“你不是需要种羊吗?我给你两头,但必须帮我种好大米草。”饲养员“黄烟鬼”一听心痛死了,他拉长脸不客气地说:“陆书记,这不行,用种羊换草秧这不是神经吗?”陆书记说:“你懂什么,没草用什么去喂羊?”陈启康说:“陆书记,我不是不帮忙。你们的滩涂都是烂污泥,种深了被泥浆淹死,种浅了被潮水冲走。我真的没办法啊。”“黄烟鬼”听了笑着说:“这有何难?你用稻草绳夹住秧苗,两头打个桩拴上草绳,把苗根埋进泥里不就得了。”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近海农场种植成功。这条经验很快被推广到沿海各公社各农场。到了1973年,启东种植大米草的面积达到8500多亩。

      新事物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大米草种植成功产生了新的矛盾,种在滩涂上的大米草很难管理。政府下了血本种植,社员群众当杂草私自去收割,有些农户干脆把猪羊赶到大米草里吃草。为了解决矛盾,县政府大力扩大种植面积,解决养殖业缺饲料的问题。到 1976 年,大米草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

 

大米草护堤养殖一举两得

 

      大米草的试种成功,给启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米草每年留沙不知其数,启东连年围垦造田。大米草保滩护岸,每年节省修堤补岸的人工达到几万人次,还有物资无数。大米草生长旺盛又是富有营养的饲料,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各公社各农场都搞起了副业,办起了养殖场,社员家里也养起了猪羊鸡鸭。一时间,养殖业成了启东继“金山银山一担挑”之后又一张亮丽名片。

黄海滩涂牧场

      据时任石堤公社党委书记的董美英回忆,石堤公社有四五公里海岸滩涂,在县领导指示下都种植了大米草。青草喂牲口,草田里养殖沙蚕(海蚂蝗)和虾蟹。每到成熟季节,社员下海捕捉,沙蚕出口到日本等国,虾蟹到市场出卖。据不完全估算,社员的副业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
1984年5月11日,《解放日报》第三版刊登《启东县建成我国第一个海涂牧场》的报道

       兴垦农场原农技干部陈启康介绍,当年农场外围滩涂种植 1000 多亩大米草,发展养羊 2 万多头,养牛 500 头,还发展了水产养殖。沿海公社各大小队和农场都办起养殖场。海滩上每天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场景。他说,当年各家各户都养羊。有些人家为了省事干脆把羊赶到大米草里散养,早出晚归。大米草田成了羊群乐园。随着羊数不断增加,难免发生羊误丢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间自有高手。他们给羊做涂色标记。开始还管用,时间长了容易掉色。有人又想出了个办法,用皮带圈套在羊脖子上,再挂上写有主人名字的牌子。

      启东大米草的成功种植,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嘉奖。全国有50多个沿海县市组团前来参观。

 

大米草饱含启东人民心血

 

      大米草从1965年引入到1978年3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共走过了13个春秋。在这13个年头里,县领导带领人民群众种植大米草,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谁也说不清楚。

      1971年,第二次试种,沿海各地发动上万名群众在东海公社、兴垦农场、寅阳公社等地的滩涂搞试点种植,获得初步成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以后大面积种植打下基础。1974年至197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县委组织了水利局、县科委、副业办等单位组成种植大米草指挥部,由时任县委副书记黄裕飞任总指挥,亲临各个现场指挥种植。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沿海10个公社农场发动数万民工,种植上万亩的大米草。1977年9月经受住了14级8号强台风的袭击,全县75公里长的海堤无一处被冲垮。

      为了种植大米草,多少人为之努力。兴垦农场四大队支部书记,为了完成种植任务连续十几天没有休息,最后中暑倒在滩涂上。近海公社有个大队副业干部为了种植大米草、养殖沙蚕,他卖了妻子的嫁妆买沙蚕种苗。东方农场一位场工为了守护大米草,十多年夜守滩涂,最后倒在了大米草下……

      1976年至1979年,是大米草种植的高峰期。全县沿海13个公社和农场都成立了种植大米草指挥领导组,出动数十万人次在沿海滩涂种植 4万多亩大米草。大米草种植面积的增加,推动了副业的发展。到1978年,启东大米草的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占全省一半以上;养殖业产值占全省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