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中围出万亩地
——回望黄海滩涂开发公司组织的围垦开发
黄海滩涂开发集团公司在东海镇政府的支持下,从1995年到2008年,7次围堤,面积2万余亩,投资1.5亿,创造了江苏省镇乡级滩涂围垦工程之最。
1995年8月,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它是由东海专业渔业大队转型而来的。26年来,公司始终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初心,带领群众围垦、创业,发展水产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受到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5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力学专家钱伟长亲临公司视察。2001年6月,江苏省原主抓渔业生产的副省长姜永荣在介绍该公司发展业绩的《黄海滩上的明珠》一文上批示:“……注意认真总结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公司党委书记、原董事长、总经理顾邦祥等,为我们讲述了带领群众围垦、创业的故事。
历经风风雨雨的艰难抉择
1971年10月,东海乡组建咸水渔场,仅有5个小网场,固定资产8000元。在此基础上,1974年12月,建立东海公社海洋渔副业队,逐步发展了帆张网渔船。至1992年1月,成立了启东市东海专业渔业大队,拥有13艘捕鱼船,其中三艘270马力,一艘180马力,属于大马力远海生产船,还建起了一座500吨的冷库。这是公司成立前的全部家底。
在旁人眼里,渔业大队不断发展,欣欣向荣。但是知情人心中明了,渔业大队的生存面临两大困难:一是近海渔业资源衰减,海洋捕捞难以为继;二是远洋捕捞缺少竞争力,危机重重。自己拥有的 4艘大马力渔轮都是木壳船,而周边发达国家的远海渔船却是800马力到3000马力的钢壳船,并有大型冷冻船配套,根本无法与他们竞争。再说遇到大风大浪时,木壳船抗击能力低,一旦出现险情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此时,以党支部书记、大队长顾邦祥为首的渔业大队一班人意识到,不能守着金银滩,吃尽黄连苦。他们抓住机遇,申报成立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一场向滩涂要渔业资源、求生存发展的“拓荒”之举,就此拉开了帷幕。
然而,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个渐进的过程,特别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少数人利益与全局性利益有矛盾的时候,一些过去靠跑小海、弄些小鱼小虾贝类挣钱养家糊口的群众,千方百计阻挠滩涂围垦开发。公司一班人从广大老百姓和公司自身生存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下定决心搞滩涂围垦。一方面说服群众,并作出围垦后长远利益上的承诺;一方面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及时得到了围垦滩涂的批准文件。1995年冬,争辩于一时的滩涂围垦工程终于在风风雨雨中冲破重重阻力,艰难上马。
在长长的滩涂海水中敲桩放线
滩涂围垦对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程。几十年从事海洋渔业积累的经验,是他们唯一的本钱。在测量确定围垦堤岸线时,公司几位负责人亲自扛着长竹竿和毛竹桩,赤脚踏着海水进行丈量打桩。由于滩涂深浅不一,需要让深围浅,就形成了桩头线的拐进突出。今天看围垦的堤岸便是一道道蜿蜒的曲线,犹如音乐家面前飞扬的五线谱。
围堤工程进行了7次。第一次是用优厚酬金发动200多民工。靠锹掘肩挑,从1995年12月干到1996年初,硬是用泥络担子围垦3800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由于传统的人工围垦劳动强度太大太累人,从2000年冬开始的第二次筑堤围垦采用了泥浆泵吹填技术,围垦1200亩。以后的5次吹填工程分别是2002年冬围垦1600亩,2003 年春围垦2600亩,2004年春围垦 2800 亩,2004 年冬围垦 2400 亩,2007 年冬至 2008 年围垦 10288亩。七次工程总计投入资金 1.5 亿元,围垦近 2.5 万亩。围堤建成后,及时开河挖塘修路造桥,将塘发包给养殖专业户,形成内塘虾蟹海水繁养产业化基地。
2002年,公司抓住政府对滩涂确权管理的机遇,将1996年海域滩涂使用面积6.4万亩扩展到10万亩。其中,水域滩涂管理面积2万多亩,建成贝类护养富民增收基地;浅海水域滩涂管理面积6万多亩,用于发展繁养基地。同年,公司改制为股份制,形成了融水产繁养、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企业。至2006年,公司实现年产值2亿多元,内塘养殖基地内380多位投资商、养殖户年获利6000多万元,有800多农渔民走上了就业之路,年劳务增收1000余万元。
一枚摸在手中的带血大脚趾甲
滩涂围垦,发展特色养殖,公司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江洋”牌水产品享誉市场。2000 年前后,滩涂沙蚕、紫血蛤等年产 300 多吨,外贸出口日本等国家;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仿生态育苗 3500 亩,年产优质蟹苗 2 万公斤。2005 年后的几年间,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综合养殖发展到 1.5 万多亩,年产商品活鲜虾、蟹 4500 余吨;潮间带及浅海区域滩涂,建立护养规模化区域,年投四角蛤、文蛤、泥螺、西施舌、大竹蛏等贝类苗种1000 多吨。特色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丰富了人们舌尖上的享受。但与此同时,很少有人能关注到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艰辛付出。
公司起家人也是领头人顾邦祥,今年已经 76 岁。回忆这段经历,他难掩激动的心情,告诉笔者:“今天站在滩涂围垦区域头道堤上,向东张望一道道围堤,不由得怀疑自己当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有多少风浪,多少难头,多少风险,往往是生死攸关。几次小性命拎在手里,闯过来真是不容易啊。”
他回忆了1997年11号强台风的遭遇。那年的8月18日,台风、暴雨、大潮同时登陆启东沿海,公司滩涂围垦区面临前所未有的特大考验。他带领公司人员巡查围堰区险情,在险段加固围堤。天黑风大潮涌,他急匆匆向前走着,只感觉右脚重重地踢在坚硬的东西上,自己差点跌倒在雨水里。伸手一摸是块石头,再往脚上一摸,把满是鲜血的大脚趾甲摸在了手里,竟然感觉不到疼痛。他就这样流着血坚持到风雨稍缓回到公司。那一夜真是惊心动魄,围堤没有被打掉,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企带三村”共走富裕路
回望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走过的路程,有五条主要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走集体发展之路。公司领头人顾邦祥从 1971年 10月担任东海乡咸水渔场革命生产领导组组长开始,除行政职务外,先后担任东海公社海洋渔副业队、东海专业渔业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公司成立后担任历届党组织书记。2006年 4月公司与兴旺、兴垦、吕垦三个村联合建立党委,他一直担任党委书记。公司党委下辖3个村党支部、2 个养殖户支部、1 个联防队支部,共计 6 个支部 400 多名党员。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生产管理和群众工作第一线的做法,使党组织和党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充分发挥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二是统一规划,筑巢引凤,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围堤总体规划时,先后投入配套资金 2500 万元,实现水系、电力、交通、通讯等规范配套。同时优化管理服务,制订优惠政策,吸引了江浙沪 380 多位民营企业主、科技行家、农渔民养殖户,投入民间资本近亿元,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是不断加强依法、有序、有偿用滩管理,建立稳定的滩涂开发秩序。公司从建立之初就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专职联防队伍,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科学规划,保护资源,投苗放养,强化管理”制度规范。良好的繁养环境得到广大农渔民的肯定与支持,大家齐心协力做强做大增收的“钱袋子”。
四是坚持以科学发展引领,加快提升滩涂开发科技效益。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等挂钩合作,特聘专家教授提供科技服务、实施科技项目。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高工朱善央同志领衔创办了民营科技企业——金海岸水产研究所。1997 年以来,公司实施国家、省科技项目 8 个,其中 4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 个获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启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是始终坚持“一企带三村”,让广大群众共享公司发展红利。公司不忘在滩涂围垦之初向周围 9000 多亩土地上 7000 多农村群众的承诺,始终把老百姓的民生放在心上,列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为解决兴垦地区连续雨涝排不出,干旱引不进,导致种植受灾歉收的问题,公司积极建议,争取到 180 万元高标准通涵工程资金,有效改善了村级水系面貌。10多年来,公司投入数百万元,用于改善提高村里“白色路面”、桥梁、涵闸、排水管道以及村里 37 只埭的路灯照明等。从村企联建开始,为兴垦 7000 多名纯农户持续缴纳 10年合作医疗费;常年扶持 140多个贫困户,济困助学、治病、贴补孤寡老人;帮助农户种植 3000亩优质油菜,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为切实增加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公司注重解决三分之一盐碱地群众农业歉收问题。每年让出一部分滩涂养殖机械采收空间,组织 150 多名 60 到 70岁身体好的老年人,到滩涂养殖区收获贝类,人均年收入在 2.5 万元左右。公司还建立靠海养海扶贫致富基地,组织兴垦地区 60 多户农民在滩涂池塘养殖虾蟹等。180 多名农民从养殖劳务中年增加收入 700 多万元。在2020 年抗疫期间,更为养殖户解决营销车辆畅通问题,帮助销售 2.5 亿多元水产品,受到养殖户高度赞誉。
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艰辛创业,不断开拓,为民造福,让人们看到了滩涂开发的巨大潜力和充满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