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围新港
——吕四港环抱式港池开发的几个细节
昔日,这里是一片略显寂寥的滩涂,只见惯日复一日的潮涨潮落和赶海的渔民。2012年 2月 18日,总投资 30多亿元的环抱式港池正式开工建设,历时 22 个月零 10 天匡围主体工程完工,在短期内演绎了沧海变桑田的神话。
如今,南黄海边的吕四港口,33平方公里的环抱式港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作为吕四大港开发的一着“妙棋”,环抱式港池是港口集约化开发的关键工程和承接临港产业的重要平台。
本文所记述的是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中几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触摸到吕四大港开发的历史脉搏,感受建设者满腔热情、攻坚克难,加快港区建设的狼性拼搏精神。
多年论证 绘定蓝图拿到批文
建设“东方大港”是几代启东人为之含辛茹苦、孜孜以求的梦想。早在2007年,我市便着手吕四港区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并于2008年9月正式向国家交通运输部报批。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论证、修改和调整。2010 年 2 月11日,《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获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在这一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有效开发利用吕四港突出的发展区位优势、丰富的滩涂土地资源、良好的岸线资源和日臻完善的集疏运条件,我市委托中交一航院对吕四港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突破传统的“宽边滩、长栈桥”港口开发模式,对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划研究,从而促进港口建设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经过大量研究规划论证,我市提出了在吕四边滩建设大型环抱式港池的开发设想,并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规划在大洋港以东至大唐电厂西侧浅滩区域,整体通过滩涂围垦、开挖,建设环抱式港池项目。港池总体呈翼形布置,设置防沙堤,通过 6公里支航道与规划的 10 万吨级深水航道相连。工程完工,将形成土地约 33 平方公里,深水岸线 21.5 公里,可建 5~10 万吨等级的深水泊位 60多个。
2011年12月26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和省交通厅在我市召开专家评审会。经过综合评审,认为小庙洪水道滩阔槽深,整体稳定。在大洋港和大唐电厂之间的边滩通过填筑和开挖相结合形成环抱式港池是可行的。随后不久,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交规划发﹝2012﹞557号),就该项目方案进行正式批复。
抢潮施工 齐心协力确保工期
2012年2月18日项目开工了,分两个标段施工。机械设备、人员、建筑材料等快速进场。两个标段最多时2000多名工人在现场作业,千军万马的施工场面很是壮观。
作为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的港区重点工程,海上施工风险大、任务艰巨、规模浩大,工程日均投入量达到近300万元。安全保障也比较吃紧。因为在滩涂上进行围堤建设,受潮汐和风浪影响较大,要充分掌握好潮汐气象资料,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部位,充分利用涨落潮时间施工。特别是施工前期工程开工后,至一年一度的台风汛期只有3个月,抛石前面尚需铺设砂肋软体排,抛石总量达30多万方。施工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抛石,形成抗浪屏障,防止风浪冲刷。特别是在汛期前,施工强度相当大。园区指导施工单位严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充足的机械设备,必要时须不惜工本地增加机械、劳动力,保证合龙和度汛断面节点。
施工现场
“天天赶潮水,抢进度,就像上足了发条。”吕四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沈捷这样形容环抱式港池建设的日日夜夜。2013年12月28日主体工程完工,在预定时间里交出了一份令大家满意的答卷。
一季9个台风 倒逼工序优化
2012年 8月 7日,当年 11号强台风“海葵”气势汹汹卷着狂风暴雨直扑而来。尽管园区、项目组严阵以待,无奈风潮太大,在建工程还是受到严重影响。园区建设局王恒杰记得当时的情境,现场一片狼藉,施工几个月的充填袋子基本全打坏了。
“海葵”台风过境后,沈捷带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施工单位,一边迅速协调其他项目上的 30 多台工程机械立即到场参与抢险。如果不及时抢险补救,损失将更大。历经一个多星期的艰辛施工,终于完成抢险。
经历这次教训,园区管委会指导施工单位优化施工工序,改变“先筑后护”的传统做法,变为“边筑边护”的战略。每新筑50米左右围堤,护堤工程紧紧跟上。这种实践出真知的新方法,在短时间内大大提升了新堤的牢固度,最大程度减小了海上施工的巨大风险。就这样,尽管 2012 年夏季先后有“海葵”“达维”“苏拉”等9个台风“光临”吕四,但都安然度过。
7000亩龙口顺利合龙
眼看汛期临近,为节省工期和建设资金,施工单位提出北围堤第二龙口打破设置隔堤的传统做法,进行一次性合龙。经专家组反复论证,综合考虑资质、技术、现有工程基础、水文气象等因素后,认为方案可行。
2013年6月30日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北围堤第二龙口合龙在即。这个长达500多米、面积约7000亩的龙口是项目的关键工程,在我市围垦历史上也是单体规模最大的龙口。能否一次性顺利合龙,是技术上的重大考验。大家兴奋中透着点紧张。园区建设局副局长李春生清楚地记得当时大家的心情。
当天退潮后,海滩上艳阳高照。随着沈捷的一声令下,工程设备全马力开启,200多名工人紧张施工,定位抛石、铺设排体、拼接加固……一道道工序环环紧扣。据李春生介绍,这次龙口合龙施工运用了“子母袋”工艺,选用质量好、沉淀快的海沙,效果很好。尽管随着龙口的逐渐缩小,海水流速惊心动魄,但有惊无险,施工顺利推进。经过近7小时的紧张施工,抛石3万多吨,7000亩的龙口工程一次性顺利合龙。现场的建设者无不欢呼雀跃。这也在全市围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环抱式港池效果图
不放过一个细节 严把质量关
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质量是工程的生命。项目建设过程中,园区管委会指导施工单位细化全面质量管控措施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并对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各方面的技术参数严格把关、审核。项目组会同监理组组成质量跟踪小组,加强质量抽检,天天泡在工地上,盯进度,查质量。当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以质量为第一位,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2013年下半年,工程进入后期棱体施工阶段,一个钢筋箍出现 15 厘米的误差。王恒杰等人当即“板起面孔”,要求施工单位马上停工整改,对已施工范围进行全面查纠,防止类似情况。园区建设局随后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再次重申相关质量要求。就这样严苛的质量要求,确保了工程高质量完成,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竣工验收。据说,项目组天天泡在工地上,晒得黝黑,又敢于较真,为此还得了“黑脸”项目组的“雅号”。
环抱式港池围堤、吹沙造地、航道疏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吕四港在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能力。特别是10万吨级进港航道,标志着我市沿海航道建设从“完全依托自然水深”到“主动进行人工浚深”的转变,实现了国内外辐射沙洲潮汐水道开挖浚深航道的突破,使我市建设沿海大港的梦想得以实现,对沿海港口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正是由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吕四港被赋予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起步港区”重任。当今的吕四港正抓住“风口”,按下作业区起步工程建设加速键,以“起步即冲刺”的战斗姿态,紧扣时点,全力推进“2+2”码头、港池航道、内河转运码头、洋吕铁路、疏港公路、港区道路六大工程,确保实现“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目标,全力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浩瀚的南黄海边,乘着江苏沿海开发的东风,吕四大港开发的步伐必将越发坚实有力,集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书写更加绚丽的蓝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