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东疆之子

从军人到广播电视人

发表日期:2023-08-09 11:18:5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

 

                                                                                             沈朝周
        要说我是广播电视人,我只能算是半路出家。1963年8月,我奉命从部队调入广播事业局。在那之前,我正驻守在福建省莆田县的南日岛上,那是福建前线部队,隔海远望就是敌占岛——乌丘屿。
当时情景犹在眼前。那天,我正在开会,干部股的小林来叫我,说团长有事找我。我立即去了团长办公室。团长叫我坐下,给我沏了一杯茶。我觉得今天团长可能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要跟我说。他给自己也沏了一杯茶,喝了一口,放下茶杯,突然开口说了一句:“你要出岛。”我没想到团长会说出这么一句话,转而一想,可能是团长让我出岛去搞外调。我刚想开口,团长又说话了:“刚接到师部命令,你要调动工作了,你马上办理一下转业手续,到北京中央广播事业局报到。今天准备一下,明天就走。”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怎么,这叫让我转业了?我就这样离开我心爱的部队了?我一时转不过来。团长又说:“你回去准备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对部队的留恋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来到中央广播事业局报到。从北京军区调来的丁莱夫同志(后任局党委第一书记)接见了我们这些刚从部队到来的同志。他说:“你们从全军中调来的78名部队干部,是经过中央批准的。毛主席说:现在外国一些国家搞政变,一广播政变就成功了,我们的电台如何?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安全保卫工作。所以说,中央广播事业局,是机密要害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尤为重要。你们来的目的是要充实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各个部门加强政治思想、安全保卫工作。听了他这一番话,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组织上调我来是对我的信任和鞭策,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荣誉。

                                                                                                    一
       就这样,我由一名军人,成为了一名广播电视人,加入了广播电视这个大家庭。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内容,给我带来了荣誉感、新鲜感,更带来了责任感。我从一个边远的海岛,一下子来到祖国的首都,从基层部队到了中央国家机关,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可是新鲜过后,感到责任是那样重大,而且许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来到局里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在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参与草拟中央广播事业局发射台保卫工作细则。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作为中央广播事业局规章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下发至全国发射台遵照执行。
       当时对外广播人才比较缺乏,进人又很困难,时任国际台台长丁一岚同志,向局党委提出从本单位人员中培养后备人才的想法,从上海周边地区外语学习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从高考落榜生中选择70名人员,由国际台组织培训,合格后上岗。这个想法经局党委同意后报中央批准,于是局里先后从江苏南通、苏州两个地区各选30名人选培训。政治部领导指定我带队率刘玉沛、徐竞海、孙亦林等同志,赴华东上海、江苏等地,去接一批大学毕业生。完成接收毕业生的任务后,又转道江苏省教育厅。当说明来意后,江苏省教育厅的领导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马上安排我们查阅人员档案。我们选择了60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另外,省里又向我们推荐了成绩好的10名烈士子女。我们把这批学生带到了北京,圆满地完成了接收毕业生的任务。
1973年,我任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期间和电视台副台长孙同耕同志一起,奉命组织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来访的电视转播任务。我们成立了转播领导小组,孙同耕为组长,我为副组长兼党支部书记。在外国国家元首来访期间转播小组要代表中方与来访电视组织进行商讨,协商有关共同进行电视转播事宜。当时转播小组以电视台技术部转播科为主,再从编、播、外事和国际台等部门抽调30余人组成。小组成立以后共接待5次外国元首来访,比如:美国三任总统卡特、福特、布什,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巴基斯旦总统布托、加蓬总统邦戈等。参加这些活动,除了政治思想、安全保卫工作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外事工作。这在我来说并不是内行,但因为外事无小事,所以我开始学着做,认真学习在参与谈判中需要掌握的外交政策、外交用语。在对待外国友人的态度上,对超级大国,做到不卑不亢,坚持原则;对待第三世界国家则讲友谊。比如有一次,巴基斯坦随团电视报导组访问中国后要到朝鲜访问,但是他们带来的电视胶片不够,于是提出向我们借的要求,孙同耕同志请求台领导后,无偿地支援了他们,代表团非常高兴。这些外事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电视转播工作的情况、程序、内容和幕后工作人员付出的辛苦,与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不仅同事之间相处融洽,与协助单位民族饭店也建立了友好关系和深厚的友谊。在每次转播任务完成之后,我们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把房间内因工作需要拆掉的床铺、桌子等,在离开之前,重新一件件恢复原状。这一举动,使饭店工作人员深受感动。他们说:“你们真像老八路。”

                                                                                               二
        1981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保卫处,我是第一任副处长、处长。那时电视台还是在广电部大院二层小楼内,用房十分紧张,室内电器设备多,电线普遍老化,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较多,防火任务很重。有人说过风凉话:“电视台正位于火山顶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火灾,你准备去坐牢吧。”我非常严肃地回答:“我不想坐牢,而且也不会让领导去坐牢”。话虽如此,我也知道肩负重任。在工作中只有加强责任心,才能保证安全。保卫处成立初期,只有三个人,任务确实很重。新彩电大楼正在建,老台的设备已老化不能更新,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火险隐患确实存在,搬进彩电中心之前的这个过渡阶段尤为重要。因此,我始终抓牢防火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抓制度的建立,落实岗位责任制,并成立防火委员会、义务消防队。为提高职工对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组织电视台的有关人员,到市内发生重大火灾现场参观,直接感受火灾所带来的危害,回台后他们又马上向职工进行宣传,及时吸取教训。同时请北京市消防局的同志来台讲课,传授防火、灭火知识,并进行实地演习。
       搬进新彩电中心后,我又面临一次重大的防火安全考验。第一次春节晚会,由于新设备还不完善,尤其是电力方面还未经过考验,在安全方面有一定的风险。当时消防部门还未进行验收,消防控制中心不能启动。可是春节晚会已定在新彩电中心进行。工作的重担又一次压在我的肩头。经请示领导,决定向市消防局求援,请他们派车、派人相助。消防局的领导同意了我们的请求。晚会当即,市局派公主坟消防中队两辆救火车开进大楼,停在演播室外待命。我把保卫处的所有人员都安排到各自岗位,明确分工。每人都配备了对讲机随时通报,如果发现火情,立即按预定方案采取措施。
      晚会开始了,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我们的所有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着,没有出现任何事故和隐患。新彩电中心第一次春节晚会现场直播,由于领导重视,各方配合支持,最终安全播出,顺利完成了任务。此后,8次春节晚会的现场直播,每次我都是春节晚会领导小组成员之一。掐指算起来,前后8次中,这一次印象最深刻,任务也最艰难。
      中央电视台是广电总局的直属单位,是国家的要害部门,担负着党和国家的重要宣传工作任务,工作性质的重要决定了其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多年来,保卫处的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宣传服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从1983年至1989年底,保卫处连续6年被台、广电部、市公安局、公安部评为防火安全先进集体,20人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我也连续4次被台、广电部、市公安局评为防火先进个人。尤其在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保卫处的全体同志都表现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实际行动保卫了电视台的绝对安全,有5位同志受到了公安部嘉奖,6位同志通报表扬。公安部为中央电视台保卫处记集体三等功,保卫处党支部被广电部评为优秀党支部。我也受到公安部的通报表扬。

                                                                                                           三
      1989年,我离休了。
      我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军人到广播电视人的转变。我在重新开辟的“阵地”上圆满地完成了新的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离休后我又继续发挥余热。1996年,中央电视台建立《焦点访谈》接待室,需要抽调2名政治、业务较强的同志进行接待、听取意见和收转材料工作。老干部处的同志征求我的意见,经过考虑,我接受了这个任务。在《焦点访谈》接待室的5年时间里,我和另一位同志共接待来访者20余万人次,转送材料5万余份。
由于我在《焦点访谈》接待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了老干部处处长几次在全体老干部例会上的表扬,并被广电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被广电部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我已经75岁了。在欢度晚年的时候,回首这些往事,我觉得这一生的年华没有虚度。作为军人,我在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到了电视台,同样从事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工作,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人物简介
       沈朝周,男,1929年11月生,启东市东元乡五圩村人。中共党员。1946年8月在启东参军入伍,历任副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军法干事、保卫股股长等职。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5月参加解放上海战役,7月进军福建,参加剿匪、土改,历任土改工作队队长兼福建省德化县第六区光明乡乡长等职。
      1963年8月奉命调至中央广播事业局政治部保卫处,历任保卫干事、副处长、处长等职。1981年8月调中央电视台任副处长、处长等职。1989年12月离休。
      主要荣誉:1982年被公安部授予荣誉奖章和证书;1988、1999年被广播电视部评为消防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在创新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共产党员。曾荣获解放奖章一枚和证书,还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进军福建剿匪、福建土改等纪念章。1989年经广电部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刑侦技术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并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