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东疆之子

架起通向成功的云梯

发表日期:2023-08-09 15:35:5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

                                                                          ——记原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陈礼

 

      1997年,中外合资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扶梯、电梯出口量居全国之首,实现销售5.3亿元,利润6500万元,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全国建设机械行业优秀质量管理企业”,在瑞士迅达全球100多家控股公司中脱颖而出,总部授予迅达全球最佳公司奖。这在亚太地区首家获此殊荣。此后,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一路高歌,目前,在全国已拥有3个大区、8个分公司、80名专职销售人员。日前,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外合资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王陈礼。
知识化、专业化的企业领导
      1942年,王陈礼出生于启东市汇龙镇新联村。1962年从启东中学毕业,考入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攻读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在南工学习了5年,后受“文革”影响,工作推迟,于1968年8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录用,并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三五三五厂工作。
      这是总后勤部在贵州的一个三线工厂,从事军服生产及雷达、汽车的维修保养。在此工作期间,王陈礼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生产流水线的设计、装配、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贵州,他克服了夫妻分居等许多实际困难,只身一人,一干就是8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连年被评为“五好职工”、“先进工作者”、“革新能手”。1970年10月,王陈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6年,他调到了苏州市机电工业局下属的苏州起重机械厂。在这家拥有2000多人的国有企业中,王陈礼从最基层的动力维修干起,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工作中,他勤于调查研究,善于改革创新,取得了许多革新成果。1983年担任仓储机械研究所副所长,3年后出任 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87年,他去了德国,与德国西马克公司搞联合设计,开发用于宝山钢铁公司二期工程的新产品——自动化立体仓库。1989年,该产品成功运用于宝钢。由于在这项工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王陈礼受到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组和机械电子工业部的表彰。
      1991年,王陈礼担任苏州起重机械厂党委书记、副厂长,1993年兼任党委书记、厂长,全面负责工作。在国有企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王陈礼狠抓产品开发,形成了5—100吨级行车、2.5—8吨级叉车和自动化立体仓库三大主打产品,年销售1亿多元。
      在苏州起重机械厂,王陈礼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一步一个台阶地完成了从一个知识分子到知识型、专业型企业领导的成长历程。
      合资企业的中方代表
      1994年,王陈礼调任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当时的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刚刚完成第一阶段的技术引进和转化,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王陈礼到任后,积极与合资方协调,迅速把刚形成生产规模的普通型住宅电梯和苗条型扶梯推向市场,增加在全国各地的营销公司和销售网点,参与国内外重点工程的配套。同时,加快第二阶段MiconicB控制,Dynagron S和交流双速驱动的货梯和重载型自动扶梯的技术引进,并于1995年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
       王陈礼深知,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合资的成功,取决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与转化,也是中方的利益所在。在此期间,他团结中外双方的管理者,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完成了总投资1.08亿的技术改造任务,从而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口创汇等方面均成倍增长,实际经营业绩成倍高于公司组建时的《十年财务预算表》。开业至今,公司为国家创利税1亿多元。瑞士迅达总公司对苏迅公司的发展十分满意,对新一轮的技术输出充满信心。
       王陈礼善于捕捉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并及时反馈到生产和经营中去。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中高层建筑(20层以上)比例较高,对高速电梯的需求很大,苏州迅达却不能提供,而客户往往选择同一品牌的扶梯、普通电梯用于附属设施,以便于维护保养,这使苏迅公司失去了很多市场份额。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准备花5—8年的时间实现高速电梯的全面合理的制造化,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三阶段的引进工作已经开始,包括MiconicTx和Miconic 10控制、VVVF驱动等高新技术。
       作为中方代表,王陈礼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十分重视国外高新技术向国内相关行业的转化。他兼任党委书记的苏州电梯厂,是苏州迅达公司的中方股东。1995年,该厂利用合资的有利条件,开发了电梯式立体停车库,采用VVVF变频无级调速,技术含量高,又安全可靠,能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的现状,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1997年,自动化立体车库完成了生产线试运行,产品已走向市场。这个产品的开发,既充分利用了国外先进技术,又避免了在业务上与合资公司的冲突。
        外方信赖的合作伙伴
        苏州迅达公司是由苏州电梯厂和瑞士迅达控股公司、英国怡和太平洋有限公司三方合资经营的企业,注册资本1.55亿元,投资总额2.38亿元,投资比例外方占63%,中方占37%,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如何发挥合资企业中党委的作用,对此,王陈礼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王陈礼十分重视党委与行政,尤其是与外方的关系,企业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干部使用等,党委做到决策前调查研究,决策中积极参与,决策后保证实施。凡涉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中方合法权益等,经常与外方总经理交换意见,寻求相互理解,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真诚合作。
        王陈礼抓好党委一班人的思想组织建设,把提高党委成员的素质放在突出地位,善于从党建和经济的结合上推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同行政一起成立了监察室,制订了公司内部《监察工作规定》、《干部行为规范规定》、《厂级领导干部执行控股公司若干规定的自勉准则》以及《企业年度责任收入规定》等7个条例。同时,王陈礼和公司党委十分重视工会工作,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关心员工利益,调动员工各方面的积极性。公司党委的种种努力,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也赢得了外方的信任,进一步确立了党委在合资公司中的地位。
        在30年工作经历中,王陈礼从国有企业到合资企业,对两种体制有着深切的体会。他说:“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行政干预多、权力制约少。行政干预往往导致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而缺少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国有企业的改制也不是‘一股就灵’,搞股份制必须有大股东参与,人人持股的股份制形不成利益方的相互制约,在体制上也是不健全的。无论何种体制,都要把科技进步放在企业最突出的位置上。”


人物简介
       王陈礼,男,1942年1月10日出生,中共党员启东市汇龙镇新联村人。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江苏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1962年9月,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学习。1968年8月被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三五三五厂工作。1976年7月,调苏州起重机机械厂工作。
      从1978年开始,主要从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研究和开发工作。1979年,在北京低压电器厂完成了我国第一座自行研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安装和调试,并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我国立体仓库技术的零的突破。1986年开始,参加自动化立体仓库专有技术的引进工作,并同德国(当时为西德)西马克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联合设计了针对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使用的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成套设备,并负责该立体仓库的最后安装和调试,为此获得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小组和机械电子工业部联合授予的《荣誉证书》。
       1994年6月,调任中外合资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董事,推荐为董事长。在此任期内,团结中外双方的管理者,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口创汇等方面均成倍增长,居全国电梯行业出口首位,而且连续数年为全国行业之最;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高新技术百强企业称号;1997年又荣获瑞士迅达颁发的“迅达杯”,成为亚太地区惟一的得主,由此也确立了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