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东疆之子

情 系 古 都 绘 蓝 图

发表日期:2023-08-09 15:37:1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

                                                                                ——记永安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张文元

         2005年4月26日,午夜。江苏教育台《世界名人》栏目,一名温文尔雅、谦逊和蔼的学者面对记者的采访侃侃而谈,他踌躇满志、信心百倍……远离故乡四十载,但乡音未改,在他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启东人的质朴、诚实和执著,他就是永安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元。

                                                                                                             一
        1946年5月,张文元出生于启东原希士乡地字村的一个农户家庭。1965年,张文元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在大学里,张文元的能力和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他一边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一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先后担任了团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和总支书记,他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公认和称道。在大学第一年他就被学校党组织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是学校党组织的发展对象,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0年7月,张文元从西安交大毕业后,到陕西华阴部队农场参加劳动锻炼,并担任学生班班长。部队农场的生活相当艰苦,开始,张文元和同学们住进了当地农民钻风透雨的柴屋里,后来他和同学们到农场附近的水库边割芦苇和蒲草自己搭成房子。在劳动锻炼中,张文元在黄河三门峡库区工地搬过砖头,为农场的几万亩地到宁夏拉过羊粪,昼夜不分为农场播种和收割油菜、麦子。他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嘉奖。农场劳动锻炼了他的身心,也磨砺了他的意志。
        1972年3月,张文元被母校西安交通大学留校任教。不久和同乡的项新时结为伉俪,他们琴瑟甚笃,比翼双飞,在人生旅途中携手共进。
                   
                                                                                                          二
       张文元在西安交大任教的时候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他所教的学生工农兵都有,年龄从不足20岁到40开外,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加上他“文革”时期只学了一年的大学课程,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张文元迎难而上,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对自己讲授的课程精雕细琢,把讲课作为一门艺术,讲究教学节奏、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把常人看来十分枯燥艰涩的理工内容讲授得浅显生动。他讲授的课程从高等数学、数值计算在高电压技术中的应用、高电压试验技术、高电压工程一直到计算机原理及算法语言、程序设计和Fortran语言、Basic语言、Agol语言等。他谦和质朴,学识渊博,典型的东方知识分子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学生。从助教到讲师直至教授,在教育领域里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勤奋耕耘。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张文元在西安交大做了十几年班主任,他常教导他的学生做学问首先要做人的道理,激励学生对社会对国家要有一种责任感,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班上的学生们。学生们把他看成是良师益友,他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
        张文元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对专业上的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一直孜孜以求。即使在那“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特殊政治年代里,他仍坚信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科学。在带领学生下厂的日子里,每天清早先给学生上一小时的课,再吃饭上班。夜深人静,正是他潜心钻研的好时机,在筒子楼的宿舍里,待两个孩子熟睡以后,他就在小方凳上开始撰写学术论文。在节假日里,学校的图书馆成了他的一方净土。正是这种对科研全身心的投入,使张文元在科研领域里硕果累累。
        张文元主要从事现代高电压测量技术研究和计算机在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1992年4月,他参加了利用炮弹、导弹研究高速摄影技术科研工作,主要负责脉冲X射线弹道测量研究,这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精密程度高的国防预科研项目。经过不懈努力,于1993年10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实验成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1995年至1997年,他参加的GIS(气体绝缘变电站)中快速暂态过电压测量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第一个将微积分测量系统应用于该测量技术的。这一科研成果曾在英法等国进行了学术交流,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他还潜心研究空中核试验产生的大量电磁波对地面、人体、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高压放电的特性研究。这一研究需要大量的模拟测试,且挑深夜到凌晨的时间段,因为此时电压最稳,干扰最少,效果最好,所得的数据相对精确。他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每天晚上准时守候在试验现场,天道酬勤,他参与的闪光Ⅱ号试验工作获国家科技奖。随后,由他主持或参加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如小型光电触发装置、毫微秒方波电压电流发生器、强流陡脉冲测量技术研究、带磁芯的罗柯夫期基线圈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也获得国家及省教委等部门的发明奖和成果奖。
       张文元在科研的同时还勤于笔耕,撰写了40多篇高质量且有影响的论文,其中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的有5篇,其余分别发表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高电压技术》、《电网技术》、《高压电器》等国内核心期刊上。他与邱毓昌教授合编的教材《高电压工程》由西安交大出版社出版,获得了西安交大优秀教材一等奖,并多次重印。此外,他还编写过《数值计算方法在高电压技术中的应用》、《程序设计》、《高压试验技术》等教材。
       从1980年开始,张文元历任西安交大高压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和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科研、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他于1988年2月至1989年3月在荷兰有名的艾因霍芬(Eindhoven)理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从事数字技术在高电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工作。海外学习使他进一步拓宽了视野,领略了国际前沿的最新科技动态,看到了国内与国外在科技上的差距,对他进一步刻苦攻关,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5年张文元升为教授,1996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二次晋升,张文元都以他的卓越的成绩、杰出的贡献、完美的人格魅力蠃得了评审委员会的全票通过。他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生3人。由于他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199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三
        1997年7月张文元调任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西安电力学校,始建于1953年。1986年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升格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目前西北电网唯一的电力高校。学校主要为西北电网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张文元担任西安电专校长之际,学校改制为高等专科学校的时间不长。学校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育设备等诸方面在同类学校中相对薄弱,尤其是学校内部体制不顺,教育观念封闭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如何转变观念,引进学校内部竞争机制,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把学校建成合格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的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就成为张文元的首要目标任务。
       张文元认为,学校首先要转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以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理顺学校内部的体制,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他强调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路子,坚持走培育高水平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道路,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加强和社会联系,要走向市场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1998年,西安电专在陕西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学校董事会——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董事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校董事会这一新型办学体制的需要,张文元和学校一班人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切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加大了科研投入,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力改善办学设施,学校计算机就由原来的80台增加到了280台。在教育改革上,学校围绕企业办学这一校情,确立了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中培养和造就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搞好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张文元等一班人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深化学校改革之路上大踏步向前迅跑。
        随着西安电专的发展,各项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学校五项工程建设资金达到四五千万元。为了招投标,上门找张文元请客送礼的络绎不绝,有的甚至动辄数万元。为此,张文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总是拒之于门外。他经常说:“一个人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人生的意义首先是贡献,而不是索取。”
                 
                                                                                                                    四
         2000年,张文元调任陕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从学校到企业,从教育科研工作者到投资公司的党务工作者,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他和年轻人一样,不断挑战自我,朝气蓬勃,一干就是整整四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年过四十八,不想再提拔”,然而,对张文元却是一个例外。由于他为人诚恳,学识渊博,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五十八岁的张文元赢得了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信任,2004年12月29日,他被任命为永安财产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保险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一个朝阳行业,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对张文元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工作经历,锻造了他特殊的品格魅力与领导才干。在他身上,既有思辨缜密、勇敢果断、奋然前行的拼搏精神,又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综合协调的领导才干。他暗暗下定决心:不辜负省委领导的重托,不辜负公司职工的期盼,把保险事业作为人生中最后一项事业而全身心地投入。
       张文元走马上阵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业务不熟悉。怎么办?别人是早九晚五,他却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他的时间表里,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他在不断学习,了解情况,钻研保险业务。短短三个月间,他不失时机地走访考察了北京、广东、深圳、浙江、成都、重庆、江苏等13家分公司,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由外行变成内行。面对开局良好,发展迅猛的势头,作为永安保险公司领头雁的张文元并不满足。他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永安保险公司只有八年多的历史,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保险的品种单一,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管理还不到位,信息服务系统还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企业的文化建设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加上从2004年底开始,中国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随着外资公司的逐步进入,保险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张文元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他提出了“一手抓规模增长和效益增收,抓风险化解;一手抓公司发展,抓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构想,为永安的发展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
        刚踏上新岗位不久的张文元,对构想的实现信心百倍,计划2005年实现增长速度70%—80%,保费收入40亿;2006年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增长速度在50%—60%之间,实现保费收入60亿;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150亿,利润5—10亿,把公司发展成中等规模的一流保险业。为了实现这个快速增长的目标,他总结出了“不等不靠、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永不满足、开拓发展的进取精神;紧密协作、合作发展的团队精神”的四种精神,并把这四种精神实践得淋漓尽致。
       张文元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在做人上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在这个纷繁喧嚣、诱惑颇多的世界里,他以淡泊宁静的平常心态坦然处置。工作中,他克已奉公、廉洁自律,即使做了董事长,他仍保留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搞特殊化,每到一处,都严格按照标准用餐,不允许有丝毫的挥霍和浪费,保持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应有本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顺应历史潮流,直面时代挑战,肩负神圣使命,张文元将以其饱满激情,如椽巨笔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永安保险业的崭新画面。

 

人物简介
          张文元  男,1946年5月出生于启东市原希士地字村。1965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1972年3月留校任教。自1980年开始,张文元历任西安交大高压教研室党支部书记、考研室主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和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1988年2月至1989年3月在荷兰艾因霍芬(Eindnoven)理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从事数字技术在高电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工作。1996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7月,调任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调任陕西投资公司党委书记。2004年12月任西安永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文元曾从事现代高电压测量技术研究和计算机在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他主要负责的脉冲X射线中间弹道测量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他参加的GIS(气体绝缘变电站)中快速暂态过电压测量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他还潜心研究空中核试验产生的大量电磁波对地面、人体、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负责高压放电的特性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奖。撰写了40多篇高质量且有影响的论文,其中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5篇,其余分别发表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高电压技术》等国内核心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