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东疆之子

中国盲文地图的开创人—黄克明

发表日期:2023-08-09 15:46:3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


 
         滚滚长江水,载不动游子的思乡情;巍巍昆仑山,挡不住游子的报恩心;黄克明为了祖国地图绘制事业,为给世上广大盲人带来幸福,在外奋斗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五十年来的艰苦经历,熔铸他的爱党爱国爱乡之志,陶冶了他的敬业、奋勉、奉献之情。他乡的奔波与奋斗,时时难忘故乡的发展与变化;他乡的月圆月缺,每每想起家乡的亲情与挚爱。

                                                                                        党的培养,茁壮成长

         黄克明出生在启东少直乡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 1946年上小学期间,囊中羞涩的他连练习用的纸张都买不起,只好到处捡香烟盒子作为练习用纸,用筷子在地上写字、做计算题是习以为常的事。是党的关怀和培养才使他完成小学和初中的学业。“党的培养使我永生难忘”,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1958年8月,他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国家测绘总局西安分局(现称陕西省测绘局)工作。1959年1月,调往北京工作。当时,组织上为了培养他,专门派了一位苏联专家卡娅教授指导他的科研工作。在一年时间内,他业务工作突飞猛进,成了国家编图队的一名骨干队员。
          从此,黄克明从一名普通的作业员,逐步提升为审校员、编辑员、图组主编、图集主编、院触觉图像研制部总编辑,成了测绘局一名业务尖子、学术权威,当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多届制图专业中、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一直参与国家测绘局组织的地图质量评审组的工作,是国家测绘局技术质量检查组成员。1980年,他受组织委派,负责培训新的国家编图队队员,共培训了2批16人。这2批队员在完成了国家特定的编图任务后,大多调往其他相关部门工作或公派出国。目前他们大多功成名就,有的在学位上取得博士学位,有的在专业技术上取得研究员、副研究员的职称,有的在职位上成了厅、司级业务型领导。1992年至1994年,他受聘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导师,培养了我国在盲文地图制图领域首位高级研究人才。1990年,黄克明作为国家测绘局惟一代表,参加亚太地区康复大会。1991年,他代表国家测绘局,赴英国参加国际制图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触觉地图集设计与制作》的专题发言,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论文被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长主编的《国家科学技术文库》收录。他常参加全国性测绘会议,并发表了近30篇学术论文。他作为中国盲文地图开创人,除了培养了盲文地图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外,还曾在山西省测绘局举办的“触觉地图研讨会”上主讲了《盲文地图设计与制作》,并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为山西省测绘局承担《中国触觉地图集》的绘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1年,黄克明荣获中国地图学专家称号。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国家测绘局授予的测绘界专家称号,并享受专家的一切物质待遇。面对这些荣誉,他不无感慨地说:“我是在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名专家,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啊!”

                                                                                      不负重托,填补空白

       “一个人一生能有机会为国家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是十分荣幸的,所以一定要珍惜机遇,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黄克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7年春,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中科院院士陈俊勇交给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制盲文地图项目。盲文地图在国际上称“触觉地图”,它是一种在平面上凸起的要素,供盲人用手指触摸分辨,不参与任何视觉因素的地图。
         盲文地图在我国是个空白,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资料。大家对盲文注记及注记规则、地图符号识别尺寸规则、综合规则、制图工艺等技术都搞不清楚,难度很大,特别是要按国家测绘局要求建立一套盲文地图编制的科学理论体系,更是难上加难。研制盲文地图项目下达到院后,经组织研究,指定由黄克明同志牵头负责。
         研制盲文地图的科学理论体系,首先进行的是调研。黄克明带领课题组成员走遍大江南北,跑遍了全国各大盲校,以及为盲人服务的其它机构,在广泛接触在校盲生的同时,广泛接触社会盲人,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分析。与此同时,黄克明还同国际上其它国家联系,收集资料,吸收世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创立了以盲人心理学、盲人教育学和盲人卫生学等三大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盲文地图的科学理论体系。通过多年的钻研,最后成功地编写了《触觉地图及其制作工艺》一书。它是我国惟一指导盲文地图编制的科学理论工具书,经国家组织评审通过,并由测绘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我国在这一科学领域填补了空白。
        1987年,课题组在开展国内调研时,各盲校老师和社会上的盲人都希望能尽快编制出版盲文地图。国家测绘局领导根据社会的迫切要求,指示黄克明边研究边生产,为学校和社会盲人快速提供盲文地图。
         为了尽快编制出版盲文地图,黄克明在抓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筹备,精心策划,经深思熟虑后拿出了具体构想,首先成立中国触觉地图集编辑委员会,拟请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与此项工作。这一构想得到国家测绘局领导同意,并由国家测绘局发函邀请。由于各部门对该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中国触觉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很快宣告成立。委员会下设盲文地图编辑部,黄克明具体负责编辑设计工作,并被国家测绘局指定为盲文地图集主编。为了保证地图质量,黄克明充分展示自己的专长,彻底释放自己的能量,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工作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一方面将自己设计的总体方案交编委会讨论,反复修改,反复论证,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邀请国际制图学会触觉地图专业委员会主席维尔特先生(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来华进行工作指导。
         编制《中国触觉地图集》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形象工程,同时又是一件为中国盲人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实事,因而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图集在编制过程中,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测绘报》等相继作了详细的报道。图集首页有康克清同志“为盲人服务是雪中送炭”的题词。1990年,首部《中国触觉地图集》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从此,结束了中国盲人无图使用的现状,给盲人带来了福音。
      《中国触觉地图集》出版后,经国家测绘局组织专家评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填补了我国地图产品中的一项空白,为国家作出了新的贡献。
        1991年,国家测绘局应盲校教师要求,经与国家教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协商,决定编制《世界触觉地图集》。《世界触觉地图集》编辑委员会保持《中国触觉地图集》编委会的原班人马。国家测绘局仍聘黄克明为主编,组织实施图集的编制工作。至1996年,《世界触觉地图集》亚洲卷、欧洲卷、非洲卷、美洲和南极洲卷共4卷全部编制完成,并陆续出版、发行。《中国触觉地图集》和《世界触觉地图集》编制出版,是中国800多万盲人的一大喜事,标志着盲人们渴望享有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淡泊名利,保持本色

      “扎扎实实搞学问,老老实实做个人”,这是黄克明的座右铭。《中国触觉地图集》和《世界触觉地图集》编制出版后,黄克明声誉大振,在国内外测绘界享有盛名,他先后收到美国、英国、泰国及国内中央和地方20多家出版单位的贺信,称赞他对社会作出贡献。按理说,这是一个扬名天下的极好机会,但他面对鲜花、面对掌声,不为功名所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保持了一个科技人员勤奋敬业的本色,踏踏实实地做他的科研工作,直至1996年底光荣退休。由于院内科技人员中无人懂盲文,黄克明做到了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他的一技之长,为我国的测绘事业操劳着,奋斗着。2003年春,应中央电视台之约,他与中国盲文出版社社长宋健民、北京市盲人学校副校长韩萍三人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上做了一个盲文地图的专题片,以唤起社会各界对中国盲人事业的关注,呼吁每一个中国人伸出援助之手,关爱残疾人,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奉献爱心!


 

人物简介
       黄克明,1935年生,男,汉族,启东市少直乡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5-1958年就读于地质部南京地质学校制图专业。1958年8月-12月,在国家测绘总局西安分局(现陕西省测绘局)工作,担任助理技术员。1959年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国家编图队队员、审校员、编辑。1996年退休。1991年被评为“中国地图专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科研成果有专著:《中国大山名山志》、《触觉地图及其制作工艺》。主编《中国大山名山分布图》、《中国触觉地图集》(上下册)、《世界触觉地图集》(共4卷);与人合编《中国分省国家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总体设计书》、《中华人民共国国家普通地图集》、《中国1:100万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例系统》、《世界1:100万地图编绘规范及图例系统》。主要译著代表作:《当今触觉地图的制作方法及其适用性》。与人合编:《中国分省国家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总体设计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中国1:100万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例系统》、《世界1:100万地图编绘规范及图例系统》。曾获国家一等奖1个,省、部委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二等奖4个,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