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当年的吕四庙会(通东亦称出会)。古稀老人仍记忆犹新。庙会这天,市民倾城而出,万人空巷,昼夜热闹,盛况空前。史书记载,吕四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就已盛行。庙会均在夏季举行,由地方上德高望重、社会上有号召力的开明绅士领头。上世纪40年代几届庙会,由吕四商会会长张小田出面集资,联络会班,负责操办。
吕四人对庙会郑重其事。庙会前,街面上大小店家,都要清理门前垃圾,疏通阴沟。前街后巷,百姓人家人人动手,打扫卫生。家家户户烧艾草,防暑驱瘟。外地来的小商小贩,在镇郊南门高桥、东门洋桥、西门石桥一带路上,争先恐后设点摆摊,耍猴戏的、变魔术的、挑糖担的……遍地皆是。
庙会那天天刚破晓,吕四七条大街大香缭绕,黄龙锦幡迎风飘扬。十大寺庙广场,人潮涌动,鞭炮齐鸣,鼓乐升天。一大早,四面八方赴庙会的人群,挤满了正街两侧廊檐。人头攒动,个个翘首远望。不一会,东南方一声悠长低沉的号鸣划破晨空。随着一阵激越的锣鼓,庙会队伍在跟班的吆喝下,浩浩荡荡,前呼后拥,徐徐出了关帝庙。从衙门到三官殿,足有二里路长。
两个化妆的母叉鬼张牙舞爪,在前面开路。后跟四个戴红黑顶子模样可怖的鬼神。鬼神手执大刀,凶神恶煞,在路上左右翻滚,弹跳如飞。观看者触目惊心。
接着,在两人扛着的大筛锣后面,五顶披着黑布的八人大轿,抬着土地、城隍、都天、周仓和元帅大老爷五位菩萨,在两个役差举着“回避”“肃静”衙牌的护驾下,沿街缓缓而来。每到洪源大、同仁泰、德昌祥、潘长茂和张家灯笼店等大店号、大商铺前,老板都要上香点烛,下礼供拜。其后,庙会队停下,各班子民间艺人当街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目,踩高跷、跳钟馗、蚌壳精、小放牛等。既有粗犷彪悍、感天动地的远古传说,又有历代凄婉悲壮、如歌似泣的民间故事。演绎了千年古镇的悠久历史,江海文化的沧桑变迁。
尤其吸引人的是折子戏“八仙过海”。八仙的人物化妆得当,脸谱造型神态逼真,八仙被再造得仙风道骨,活龙活现。“孟姜女过关”一戏中的孟姜女扮演者是南街头的茶食师傅,男扮女妆,边哭边唱,将“哭长城”一段,表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一式道服装束的吕四吹班,演奏的“十番”,历来是庙会的压台戏。前段用号筒、筛锣、唢呐、大鼓,吹打出大海汹涌澎湃,渔民劈风斩浪的雄壮场面;后段用笙、管、二胡、笛子,奏起吕四渔场夕阳西照,渔舟唱晚的抒情曲调。整个演奏把意境推向极至,和谐动听,激荡人心,倾倒了成千上万的围观百姓。
吕四的庙会,钩起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通东地区民间艺术的盛典。时光易逝,过了半个多世纪,当初的庙会成了历史。但那宏伟的场景,杰出的演艺,至今还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