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吕四历史悠久。由于民间风俗习惯世代相沿,吕四人对传统节日过年,历来郑重其事。各种礼仪传宗接代,千年遗风,根深蒂固。古派老套的旧俗,蕴藏着浓郁的地方文化底蕴。
吕四人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开始掸尘。挑个双日磨面打粉,蒸糕做馒头。热气腾腾的正方形年糕上印有福、禄、寿、禧的红色字样(俗称字糕)。农历廿四祭灶日后,各家忙着封鱼腌肉,垩豆牙菜。通常家家屋檐下晒着一条十几斤重的咸鲦鱼。俗话说,新年咸鱼冻黄豆,开春日子不担愁。各户白天到店铺去请家堂上灶君、城隍菩萨码子(俗话查年子账),晚上在家串元宝、折锡箔。大人小孩上街剃头洗澡,准备过年。
除夕之夜,北风吹,瑞雪飘。吕四万家灯火,鞭炮齐鸣。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天喜地,辞旧迎新。年夜饭前,吕四人家烧经、敬利市、贴对联、供尊容(祖宗画像),堂或房门口贴上“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和“童言妇语一概无忌”的纸幅,用来驱邪消灾,保平安大吉。年夜饭罢,大人忙着挂天灯、打屯包灰,门额上贴红绿招财。小孩喜气洋洋,拿着压岁钱,陪着母亲搓圆子。年三十夜,全家守岁,憧憬未来,虔诚企盼新年钟声的到来。
大年初一,吕四人图吉利,一天做菜不动刀。饭桌上荤素搭配,四盆八碗(寓意“四平八满”)。当地规矩,一碗红烧鲫鱼(吉余)不动筷,预兆连年有余。蔬菜中少不了带口采的豆腐(头富)、荠菜(聚财)等。吕四还有个规矩,早上吃的红枣圆子,碗中须得逢双剩几个,以示后有余步。饭碗里不可泡汤,以图出门好天好色,不受雨淋。
一般吕四人家吃过年饭,扫地往里扫,意思是招财进宝,一年顺余。然后开门大吉,外出走亲访友,逛街看热闹。
春节前后,吕四风俗同启东南部、通州三余地区不同,没有一家去坟地祭祖的习惯。连小孩脱口提起鬼神,也是一种忌讳。吕四人家早晚一炉香,晨昏三叩首,在家祭祀列祖列宗。正月半元宵节,总把爹娘、丈人丈母接来,吃顿团圆饭。小辈把一块热过的年糕,让老人在腰间转一圈(俗话称接腰),象征新的一年,老人腰好、腿好、精神好。
正月半放草火,一直是吕四人的风俗。想当年,从东街头的赵公茂粮食行,沿城河到西街张家木行,由大桥口的潘长茂酒店,至南门高桥的顺德昌油麻铁钉行,河边上一堆堆草火,慢慢地升腾,熊熊的烈火,映红了张张的笑脸。回故乡过年的海外侨胞,真诚和善,远远地挥手致意,向家乡父老问好。
街头灯会上的喝彩声,同城河边上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望着火堆里一丝丝青烟,悠悠地远去,吕四人过年的年气也随之渐渐地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