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人物春秋

张侠风(1901-1986)

发表日期:2023-08-09 10:42:4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

1901年,张侠风出身于崇明外沙北惠阳镇一个农民家庭。13岁那年到竖河镇朱万茂商店当学徒。熬过了三年牛马般的学徒生活,去公司镇洪长顺京南货店当店员。20岁那年告别店员生活回了家。

张侠风21岁结婚,婚后凑集200块钱开店做生意。在北惠阳镇开店期间,张侠风结识了当地教师施沚涛、吴象耕,后来在他们启发下参加了国民党。1927年初,顾南洲从武汉党务训练班回来后到惠阳镇宣传农民革命主张,开始组织农民运动。反动当局封闭了农会,张侠风凭借自己的威望,发动广益、辅安、乐同三个乡的上千农民去汇龙镇向崇明外沙行政公署请愿,自己担任总指挥,与崇明外沙行政委员李序族交涉。结果,李承认农会合法,不予封闭。

1928年启东设县后,成立了国民党启东县党部,张侠风任录事。国民党为控制农民协会,在县党部设农民协会整理委员会,县党部提名陆志雄、赵克明、张侠风等为整理委员会成员,张侠风负责日常工作。上级要求整理委员会把共产党员从农民协会中清除出去,张侠风不但不清除共产党,相反,他坚持为农民说话,组织业佃仲裁会,张侠风是仲裁会成员之一。仲裁会规定田租价每千步(合4亩)不超过5元,比原租额减低一半。业佃双方的意见由仲裁会裁决。业主不服裁决,向县府控告。开明县长施方白表示这个权力已交给仲裁会了,政府不加干预。

1930年春,国民党省党部下令启东县党部停止活动,派外籍人来启组成县党部整理委员会,张侠风离开县党部做农民协会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张侠风负责查禁日货委员会的工作,曾到上海一些布厂取样,辨认东洋布与国产布的区别。张侠风一面组织禁止日货销售的宣传队上街宣传,一面派员前往各港口严防日货偷运入境。他还组织业余剧团,自任团长,在汇龙、大兴等地演出《失地之痛》等小剧,许多观众当场失声痛哭。

1933年,启东县发生了震动南京当局的党政纠纷案,县长费公侠要捉拿县党部人,张侠风随县党部人员一起到镇江、南京控告费的劣迹,历时半年,直至费被调离启东为止。1934年县党部为掌握舆论工具,改组《启东导报》,创办大东印刷所,张侠风任名誉经理,兼任报社营业部主任。

1938年3月,张侠风与顾南洲、费一夫发起组织抗日义勇军,张任指挥部副官主任。启东商会改组后,张被推荐为商会主席。秦达夫任县长后,成立民众自卫总队,张任第二大队队长。

1940年10月,新四军挺进纵队五团东进到三阳镇,地方上就派张侠风、李若松、龚乃粟分别代表商界、军界、政界去迎接。他们欢迎陶勇司令和彭德清政委来启东,请求将启东地方武装收编为新四军,启东地方武装部队改编为五团三营,张侠风为三营副官。

1940年11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张侠风担任一区区长。他接受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为清除民族败类,增强民族气节,果断镇压了5个民愤很大的的汉奸。
接着,张侠风奉命去分区参加整风学习,其间担任苏中行政公署整风队总务科长。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张侠风回到启东,任启中区区长。1946年春调任县建设科科长。同年冬,反顽斗争开始,形势紧张,组织上动员他转移,他转移到东台裕华地区。1947年秋天,形势稍有好转,张侠风回到启东,按财经局意图,他办了利民棉织厂,织军用布和毛巾。

1949年春节,汇龙镇解放,张侠风回到汇龙镇开幸福文具店,兼营毛巾产销。由于经营有方,颇具规模,在汇龙镇有一定影响。不久,张侠风担任汇龙镇商联会会长。在国家对个体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他首先响应,申请公私合营,合营后又主动要求取消国家规定给他的定息。张侠风曾任第一至六届人民代表,八届九届人代会代表,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从1953年5月起,张侠风担任启东县工商联第一至四届主任委员,并任江苏省工商联执行委员。在“五反”运动中,他带头检举了两个不法商人。抗美援朝期间,他出席了苏北抗美援朝代表会,积极动员工商界人士捐献资金,支授国家购买飞机大炮。1956年起,张侠风被选为政协启东县第一至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他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团结各界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1957年至1966年,张侠风担任启东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努力做好政府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诬陷迫害。1971年退休。1979年启东县委发文落实政策,推倒了“文化大革命”中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1980年启东县政协恢复工作时,他重新担任县政协副主席。1982年离休后,发挥余热,积极提供并亲自撰写了不少文史资料。1986年11月5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