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人物春秋

沈维岳同志生平

发表日期:2023-08-09 10:50:1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

 

         沈维岳同志1898年3月出生在江苏省启东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因家境清贫,在崇明师范学校只读了一年书,就辍学回乡,当了小学教员。这期间他目睹中华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土沦丧,山河破碎,一腔爱国热情油然而生。1925年,经季方同志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毛泽东思想熏陶下,他懂得了要拯救中国,就必须进行国民革命的道理。同年9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先后任政治宣传员,十七路军连政治指导员,十四军营政治指导员,独立二十二师政保部科员等职,为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沈维岳同志回到了启东老家。不久,担任县公安队队长,后因掩护共产党员顾南洲而被革职。1930年春,他来到上海,参加了邓演达先生组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的前身),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反蒋的活动。同年7月,国民党反动当局将他与邓演达先生一起逮捕入狱。4个月后,邓演达先生被害,他和其他战友由孙夫人宋庆龄力保营求出狱。1931年,他经周士第的介绍到第十九路军参加抗日,入闽后屡遭失败,被迫返沪。后又去广东参加反蒋抗日运动,再次遭到失败。通过不断反蒋斗争的实践,他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了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才能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春,沈维岳同志长途跋涉,从武汉经西安辗转到了延安,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他向毛主席提出进抗大学习的请求,毛主席谆谆教导他:抗大学生结业后大部到敌后进行抗战,你既是黄埔同学,学过军事,抗战意识又很清楚,就不必参加抗大学习,还是回到沦陷的家乡,组织游击队,进行敌后抗战。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成了沈维岳同志的行动指南。他由武汉绕道香港,再度回到启东老家,在民众中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抗日游击队。193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抗战支队第二总队副总队长。1940年,新四军东进,他担任苏中第四军分区参谋长,苏中四分区抗日军政干校教育长,海、启、崇行署副主任兼启东县县长,为组织和指挥抗日武装,培养抗日军政骨干,坚持敌后抗战,建立启海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巩固地方政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寇投降后,沈维岳同志担任苏中九分区军政干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山东渤海公学教导主任,两广纵队教导总队军教主任,第三野战军训练一团团长等职,为提高我军政治、军事素质,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夺取全国胜利立下了大功勋。
        新中国成立以后,沈维岳同志先后担任南京市公安局五处处长,上海市劳动生产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秘书主任,中共南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政协南通市委员会第三、四届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晚年,他十分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时刻怀念在台湾的亲朋故旧,希望台湾国民党当局顺应历史潮流,顺乎民心,尽快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为振兴中华的事业而共同努力。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十三届四中全会决议。沈维岳同志于1989年10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