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人物春秋

施方白传略

发表日期:2023-08-09 10:59:1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量:

 


      1887年5月17日,施方白出身于崇明外沙(今启东北新镇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9岁到18岁,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由于塾师杨注千,对维新派学说有研究,所讲内容有天文地理、歌略、时政等等。所以施方白从小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
      此后,两次求学于上海。先后在县立学校、县师范任教。
      1910年(23岁),在上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上海响应。施方白组织学生军投入反清斗争。同年,被选为县议员,时年仅24岁。
      1912年春,任崇明县政府禁烟委员,回崇明外沙(启东)家乡负责禁烟工作。他带领二三十名自卫队员不分昼夜地捕捉烟鬼,搜获毒品,激怒了一姓黄的恶霸地主。黄地主以强盗罪名将施方白告到崇明县政府。施被撤职后愤然离开了崇明。
      1913年,袁世凯制造的“宋教仁案”和“大借款案”发生,倒袁军起,施方白在上海参加陈其美为首的倒袁活动。事败,流亡日本。进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大森浩然军事学社学习。
      1914年,以同盟会会员身份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是年冬,奉命秘密回上海,分管党务兼财务工作。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猖獗,施方白受陈其美、周应时之邀,化名“施天权”,主办《五七报》,大批袁世凯称帝,结果坐牢罚款。出狱后,又化名“施及人”,主办《天中报》,继续反袁。幸有侦探预先报信,施免再次入狱。
      1917年到1925年,施方白从事教育工作和出版事业。其中1919年,施方白赴南洋群岛槟榔屿,先在华侨学校任教师,后主编进步的《光华日报》,反对军阀政府,鼓励华侨爱国。因殖民当局迫害,于1921年返国。1922年任上海文治大学新闻学教授,兼办南洋印刷所。1924年主编《江口报》。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施方白满怀激情,赶赴广东,参加北伐,经季方同志介绍,在邓演达主持下的总政治部工作。南昌克复后调任22师政治部秘书,主任是季方同志。后接任季方同志为22师政治部主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施方白资助胡若愚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多人逃脱虎口。施本人则因“跨党分子”罪名而被捕,幸得友人施述之、茅祖权等人的救援获释。后任江苏宜兴县县长,四个月后,自动辞职。后任江苏省府视察员。
      大革命失败后,1929年施方白即参加邓演达先生创建的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坚持反蒋立场。
      1929年,施方白接袁希洛任启东第二任县长,在打击贪官、土豪,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共产党员顾南洲等在上海被捕,施多方奔走,设法营救,将顾南洲保释。
      1931年,邓演达被杀,施方白更看出蒋介石的反动真面目。此后,直至解放前,在国民党统治区,不论是从事地方工作,还是教育工作,都有较强的正义感,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同情、支持革命。
      1938年春,施方白在武汉,经周恩来、董必武同志介绍,和沈维岳两人去陕北延安参观,先后受毛主席三次接见,毛主席并为他亲笔题词留念。毛主席指示他:“工作地点可以不拘,但应注意教育事业,尤其要与青年们联系。如遇优秀青年,可以介绍到陕公或抗大学习。”以后,他任湖北省民厅第一科科长,与董必武同志保持往来,联系青年,介绍许多进步青年去陕北,并掩护营救过革命青年和共产党员。
      1946年,施方白转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并为农工民主党的发展出力。
      1947年,苏北我军派人到上海,请他代买药品,因泄密,联系人被捕,他亦被捕,被送交“上海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审讯9次。后经友人极力营救,终以无罪释放。
      解放后,施方白在上海任教。
      1950年5月,任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委会参事。10月,任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5年,调任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并先后被选聘为江苏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
      1958年,施方白担任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施方白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做过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对革命是有贡献的。建国以后,长期以来,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心时政,生活俭朴,能接近群众,关心群众。他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关心文史资料的整理和台湾回归祖国的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对施方白这样一位爱国老人也不放过,横加摧残迫害。1970年1月,施方白因病逝世,终年84岁。
      1979年10月,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为施方白召开追悼会。由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陈良主持,省农工民主党主任委员刘树勋致悼词,省革委会副主任李执中,及施方白子女,生前友好参加了追悼会。省委决定推翻“文革”期间强加在施方白头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恢复其政治名誉。